“水十條”出臺后,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今后,你不但可以看到城市空氣質量“紅黑榜”,還可以知道水質量最差、最好的10個城市名單。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內各地級市(州、盟)水環境質量狀況。國家確定的重點排污單位應依法向社會公開其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
“水十條”是環保部一個部門責任?
當然不是。這涉及部委聯動機制,具體是指,環境保護部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海洋局、監察部等參與。加強部門協調聯動是“水十條”的一個亮點。這將建立全國水污染防治工作協作機制,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告訴北青報記者,部委聯動機制目的是為了權責分明,將有利于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做好水污染防治相關工作。“水十條”規定,環境保護部要加強統一指導、協調和監督,工作進展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水十條”怎么說水價?
加快水價改革。縣級及以上城市應于2015年底前全面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具備條件的建制鎮也要積極推進。2020年底前,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哪些行業因“水十條”遇冷?
“水十條”明確規定將取締“十小”企業。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此外,還將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這些行業將出臺專項治理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
哪些行業將因此受益?
看清楚,這些行業可能贏在未來。“水十條”指出,將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推進先進適用的節水、治污、修復技術和裝備產業化發展。此外,將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鼓勵發展包括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運行、維護管理的環保服務總承包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等。
北京有什么創新要求?
“為了促進再生水利用,自2018年起,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北京市2萬平方米、天津市5萬平方米、河北省10萬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應安裝建筑中水設施。積極推動其他新建住房安裝建筑中水設施。”——為什么是在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領域創新呢?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告訴北青報記者:“關于安裝建筑中水措施,從保障性住房切入,是因為我們想選擇一些公共性、政府性的項目切入、創新。”
關于建筑中水,中水是由上水(給水)和下水(排水)派生出來的,是指各種排水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處理,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可在生活、市政、環境等范圍內雜用的非飲用水,如用來沖洗便器、沖洗汽車、綠化和澆灑道路等。因其標準低于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所以稱為中水。
“水十條”提了多少次“京津冀”?
梳理發現,一共提到了11次。江蘇省環保廳副廳長柏仇勇告訴北青報記者,共有兩方面原因。第一,這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比較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第二,這些地區的水環境形勢比較嚴峻,治污壓力比較大。因此,有經濟基礎,在經濟發達地區優先實現“水十條”的目標,這也是順理成章的。
公眾怎樣監督“水十條”落實?
“水十條”明確指出,健全舉報制度,充分發揮“12369”環保舉報熱線和網絡平臺作用。為公眾、社會組織提供水污染防治法規培訓和咨詢,邀請其全程參與重要環保執法行動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調查。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限期辦理群眾舉報投訴的環境問題,一經查實,可給予舉報人獎勵。通過公開聽證、網絡征集等形式,充分聽取公眾對重大決策和建設項目的意見。積極推行環境公益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