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新干縣黃泥埠水庫,湖水清澈,幾對情侶正在湖邊拍婚紗照。作為水利大市的吉安市,從9月21日開始,水庫水質治理進入倒計時,開啟“百日攻堅”模式,確保年底所有水庫退出化肥養殖,實行人放天養,水庫水質全部達標。
任性養殖令水質受污染
吉安市有大型水庫6座,中型水庫42座,小型水庫1208座。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當地推行水庫承包養殖,實行“水中養魚、水面養鴨、岸上養豬”的水庫立體開發模式。
“這種模式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曾發揮積極作用。”該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坦言,一些水庫養殖承包人大量使用飼料,甚至化肥、糞便,庫區周邊養殖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庫,導致水庫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直接影響下游人民群眾用水安全。該市1000多座水庫中,至少八成水庫水質不達標。
新干縣是生豬養殖大縣,年生豬養殖100多萬頭,但一批規模不大、設施不全、效益不高的豬場對水庫水質和環境造成極大污染。該縣三湖鎮蔣家村是有名的萬頭養豬村。全村300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村民家建了養豬場,全村年出欄生豬5萬頭。由于無序排污,導致地下水受污染,該村約三分之二的村民不得不相繼搬離蔣家村。
要讓所有水庫水質達標
據介紹,近年來,當地已實施或正在實施農村自來水工程建設,一部分工程飲用水源來自水庫。水庫養殖和水質治理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2013年7月,吉安市全面啟動水庫水質治理工作,明確到今年底,所有水庫全部退出化肥(肥水)養殖,實行“人放天養”,水庫水質全部達標。
通過取締水庫周邊豬場、對水庫進行去營養化養殖、實行人放天養等措施,水環境得到大力改善。水利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經過兩年治理,該市大中型水庫中有42座水質達到Ⅲ類水以上;小型水庫中送檢1136座,有690座水質達到Ⅲ類水以上,占60.7%。
據介紹,該市水庫水質治理工作已步入深水區、攻堅期。
關停拆除水庫周邊非法養殖場
從10月起,當地將對水庫周邊養殖場所,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專項整治月行動”,關停取締并強制拆除水庫周邊非法養殖場。
“規劃內的養殖場必須做到達標排放,未能達標排放的養殖場一律關停,從源頭切斷水庫污染。合同到期的一律清退;能通過協商和獎補的辦法退養的,簽訂退養合同。”據介紹,新干縣專門出臺措施,對水質檢測連續兩次不合格鄉鎮領導約談;峽江縣、遂川縣對水質檢測不達標的水庫全部終止承包合同;永豐縣4座中型水庫全部實現退養,110座小型水庫有93座退養。
此外,該市不少水庫周邊豬場已實行停養或轉產,規模化豬場大多建設了干濕分離、雨污分離、沼氣池等環保設施,養殖直排現象逐步減少。
吉安市還加強了水庫水質動態監測,監測面由48座大中型水庫,擴大到近千座小型水庫;監測頻次由原來的半年一次調整為每季度一次,枯水季節另外增加采樣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