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拱墅區部分河道邊多了一些神奇的二維碼。千萬別小瞧這些二維碼,只要拿起手機掃一掃,市民就能看到這條河當前的水質情況,它的數據是實時監測的,下雨、天晴、有偷排漏排,它都能第一時間記錄下來。
13條河道安裝了水質監測點

昨天,記者在新德勝橋下的河道水質在線監測箱體上找到了這個二維碼,拿出手機輕輕一掃,手機屏幕上馬上跳出來“當前站點:運河(新德勝橋)”,下方還配了一張河道的圖片以及京杭大運河的簡介。
值得一提的是,下面有一組水質的數據,有酸堿度、氮氧含量、氨氮含量、濁度、溫度等數據,最右側水質分類,跳出一個“劣V類”。在最下方則是一張水質分類的標準對照圖。
有人感嘆,連水質都可以隨時查看了,真厲害!其實,真正厲害的是二維碼背后的這套系統——河道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據拱墅區湖墅街道城管科的洪科長介紹,市民在河邊都能看到這套系統,它是由岸邊的箱體、河道里浮桶式探頭、終端和監控平臺組成。
河道里的浮桶式探頭,有一半在河水下面,一半露在外面。洪科長說,水底下有個探頭,它每隔一小時,會自動抽取水樣進行分析,數據會傳送到電腦中,數據庫會進行分析處理,及時了解水質的變化。
“一旦水質發生變化,氨氮、酸堿度、溫度等數據變化就能直接反映出來。”洪科長說,他們手機上安裝了一個水質在線監測APP,通過實時監測的數據,就可以看到數據變化。
據了解,目前拱墅區已經在13條河道安裝了這套系統。市民只要拿出手機,掃二維碼就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家門口河流的水質。
率先開展河道監管智慧平臺建設
近幾年,拱墅區始終堅持治水先治污,全力開展截污納管工作。首先是從源頭上控制污水,切實加大生活小區、公建單位截污納管改造和撤村建居地區農居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
據悉,2015年計劃實施截污納管工程項目76個,公建單位162家,撤村建居地區農居生活污水集中處理2個,新增日截污量約2萬噸。爭取通過今年的努力,截污納管項目覆蓋全區所有河道,實現區域污水、廢水“零直排”。
除此之外,“智慧化”的長效監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是推廣“陽光排口”工作,全面落實“河長制”,在建立“一河一檔”、“一口一檔”的基礎上,加強日常巡查,試點并推廣“陽光排口”工作,主動接受監督。
另外一方面是建設地下管網及河道智慧監管平臺。它就像是一張“活地圖”,只要打開電腦,鼠標點點,就能實時監控全區河道、地下雨污水管網,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就能追溯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