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水質監測的一大矛盾在于監管主體較多,涉及環保部、水利部、國土資源部、疾控中心、住建部等多個部門,因此采購需求比較分散。比較明確的采購需求集中在縣級飲用水監測和地下水監測方面,而水體監測、污染源監測等需求還需政策的進一步推動,“水十條”即將頒布,我們有理由對此市場充滿期待。
根據《農村飲用水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需要解決2697個縣的農村飲用水工程水質檢測問題。而在 2014年11月,國務院回訪督促調研組到水利部回訪過程中,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司長王愛國表示,2015年將在全國2400多個縣設水質檢測中心。按照水利部對縣級水質檢測中心建設的要求,此市場規模約17.28億,所需儀器包括余氯比色器、濁度儀、超凈工作臺、培養箱、干燥箱、顯微鏡、分光光度計、電子天平、酸度計、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度計、紅外測油儀、低本底放射性測定儀、水質檢測車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縣級水質檢測中心的建設明顯滯后,縣級監測普遍存在人才短缺問題,加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的發布,此市場也可能是水質監測服務需求。

2014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正式發布,標志著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負責的地下水監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目前,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分別負責的工程初步設計工作招標已經結束,這也意味著我國地下水監測市場將逐步開啟。根據招標信息,國土資源部門建設五大區16個重點區(水文地質單元)共10103個地下水監測站點(包括30個泉流量監測站點),改建2個地下水監則(均衡)試驗場、改建1個地下水與海平面綜合監測站,建立31個省級地下水監測信息節點。103個地下水監測站點,包括新建地下水監測站點7141個(包括泉流量監測站點18個),改建現有地下水監測站點2962個(包括泉流量監測站點12個)。配備地下水水位信息自動采集設備10103臺套,泉流量站水位與流量監測儀器30臺套。水利部建設7個流域監測中心、32個省級監測中心(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80個地市節點(含145個地市信息站)及145個地市信息站巡測設備配置,新建及改建地下水監測站點10298個、相應配套地下水水位信息自動采集傳輸設備10298套,并且與國土資源部共同建設1個國家地下水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