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運用水質在線分析儀、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并配以專業軟件,組成的一個從取樣、預處理、分析到數據處理及存貯的飲用水水質衛生監督在線監測系統建成試運行。
傳統的環境水質監測工作主要以人工現場采樣、實驗室儀器分析為主。雖然在實驗室中分析手段完備,但實驗室監測存在監測頻次低、采樣誤差大、監測數據分散、不能及時反映污染變化狀況等缺陷,難以滿足政府和企業進行有效水環境管理的需求。從國外環保監測的發展趨勢和國際先進經驗看,水質的在線自動監測已經成為有關部門及時獲得連續性的監測數據的有效手段。只需經過幾分鐘的數據采集,水源地的水質信息就可發送到環境分析中心的服務器中。一旦觀察到有某種污染物的濃度發生異變,環境監管部門就可以立刻采取相應的措施,取樣具體分析。可見,水質在線分析系統最大的優勢便在于可快速而準確地獲得水質監測數據。自動水質監測系統的應用,有助于環保部門建立大范圍的監測網絡收集監測數據,以確定目標區域的污染狀況和發展趨勢。隨著監測技術和儀器儀表工業的發展,環境水質監測工作更開始向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為主的監測方向發展。
據了解,無錫市飲用水水質衛生監督在線監測系統通過對管網末梢水水質的渾濁度、pH、余氯、耗氧量等指標實施24小時實施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達到及時掌握管網監測點水質衛生狀況、預警預報水質污染事故、實時監控飲用水水質衛生的目的。科學、及時、真實地反映監測點飲用水的水質情況,為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管網水質問題,把對用戶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為衛生監督機構及時掌握生活飲用水水質動態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無錫市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從2013年開始,無錫市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覆蓋率已達100%,率先在江蘇省實現了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網絡全覆蓋。飲用水監測點涵蓋了無錫市市區、江陰市、宜興市的市政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末梢水、農村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等所有供水形式,監督監測結果通過“國家級衛生監督信息系統”中的“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系統”進行互聯網直報。2014年第一、二季度的飲用水監督監測工作結果顯示,抽檢出廠水13件、二次供水30件,合格率100%,末梢水40件,合格率97.5%。分散式供水4件,合格100%。另外,全市居民和單位的二次供水進行監督檢查合格率為96.8%,這其中包括二次供水單位的供水設備和管理存在一些列問題,比如水箱大小設置是否滿足居民需要,水箱內部水質安全的保障等。
據無錫市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介紹,2015年前無錫市要實施供水末梢水質在線監督監測的目標,今年即將啟動末梢水在線監測項目,設置裝修3個末梢水在線監測點。以實現對生活飲用水水質24小時連續在線遠程監控和飲用水水質突發事件的預測預警。